我國所捕黑鮪資源穩定,民眾可安心食用
- 發佈日期
- 101年05月12日
- 點閱率
- 1502
漁業署表示,本年自屏東縣黑鮪季活動開始以來,黑鮪資源狀況及我國黑鮪漁業的未來,迭有學者專家或民眾於媒體撰文表達關切,甚或呼籲不吃黑鮪魚。漁業署認為根據國際漁業組織所提出之科學數據或管理建議,及我國對黑鮪漁業所採取的嚴格管理措施,黑鮪資源仍屬穩定。
太平洋黑鮪資源量尚屬穩定
漁業署指出,我國屏東或宜蘭漁民所捕撈的係北太平洋黑鮪,與資源已過度捕撈的大西洋黑鮪或南方黑鮪完全是不同種群,北太平洋黑鮪為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管理之魚種,依據科學評估及管理建議,目前北太平洋黑鮪資源尚未過漁,然為防止過渡捕撈,除限制全洋區的漁撈努力量在一定水準外,並未採取額外的管制措施,顯示資源尚屬穩定。我國近年黑鮪產量減少,作業漁場限縮為主要原因
漁業署表示,近年我國黑鮪魚產量逐年減少,原因很多。我國太平洋黑鮪作業漁船傳統作業漁場包含日本南部外海至菲律賓外海,近年來國際保育意識高漲,我國配合WCPFC之管理規範,加強漁船監控系統(VMS)管理,掌握我漁船作業船位動態,並嚴格禁止漁船未經許可侵入他國經濟水域內作業,由於日本及菲律賓亦加強其專屬經濟海域之執法強度,間接限縮我漁民可作業的漁場,此為黑鮪產量降低主要原因之ㄧ。另因油價高漲,為符合經營成本,過去以黑鮪為目標魚種之漁船,均轉往公海捕撈其他魚類,例如鬼頭刀、黃鰭鮪等,黑鮪僅為混獲魚種,因此捕撈黑鮪船數逐年減少,如參與作業漁船由98年的490艘(主要屏東縣335艘、其餘為宜蘭縣、高雄市、台東縣),逐年大幅減少,99年為350艘(主要屏東縣259艘),去(100)年減少至290艘(主要屏東縣206艘),本年漁季開始漁船陸續出港,估計至本年漁季結束將約有240艘。另加上近年來天氣異常、氣候變遷等因素,亦可能使黑鮪迴游路線改變,皆是我國近年捕撈太平洋黑鮪產量減少之原因。以今年為例,太平洋黑鮪捕獲數量統計迄至5月11日止,全台共捕獲114尾,相較於去年同期98尾稍有略增,以漁船所屬縣市別計,屏東、宜蘭及高雄市分別捕獲65、34及15尾。由於今年係屬潤四月,黑鮪魚季節較以往似有延後現象,且近期黑鮪捕獲量有日趨增加現象,因此,北太平洋黑鮪資源狀況,尚需長時間的觀察與評估,目前論斷資源有問題,似乎言之過早。
我國領先其他國家實施太平洋黑鮪管理措施
漁業署進一步表示,捕撈北太平洋黑鮪的國家,除台灣外,尚有日本、墨西哥、韓國、美國等,為有效保育及管理該資源,必須所有相關國家共同合作並採取措施。雖目前WCPFC除漁撈努力限制外,未有其他更積極措施,惟我國為唯一利用黑鮪親魚(成魚)的國家,為展現負責任捕魚國態度並維護親魚資源,我國於100年已率先實施黑鮪漁獲證明書 (CDS)及綁繫標籤(tag)等前瞻性管理措施,換言之,漁民在海上捕獲黑鮪,即應以無線電通報其捕獲之經緯度、標籤號碼、魚體重、性別等資料,同時在尾端繫上標籤,標籤上之編號等同該尾黑鮪之身分證字號,進港後並將進一步量測魚體長、採集耳石等資料,以確定每一尾黑鮪之相關捕獲資訊,顯示我國為養護及管理該黑鮪資源投入實際作為及貢獻。創造保育與產業永續經營之雙贏局面
漁業署表示,未來我仍持續配合國際漁業組織之養護管理措施,並適時向大眾宣導保育及管理之觀念,唯有有效管理,方得永續利用,亦可保障我國從事該漁業的漁民可永續經營,並看得到未來。漁業署並呼籲,目前已陸續出港作業的我國漁船均符合前述規範,民眾應可放心、安心食用漁民辛苦並符合管理規範所捕撈之黑鮪魚。發布日期:101年5月12日
聯絡人:漁業署遠洋漁業組組長 黃鴻燕
手 機:0920-08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