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署決定自六月一日起實施南方黑鮪貿易認證制度(89.01.31)
- 發佈日期
- 89年01月31日
- 點閱率
- 973
漁業署決定自六月一日起實施南方黑鮪貿易認證制度
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CCSBT)為廣泛蒐集更準確的南方黑鮪作業資料,於去年十一月底召開之第六屆年會作成決議,決定自二○○○年六月一日起實施「南方黑鮪貿易認證制度(Trade Information Scheme)」,該制度要求CCSBT的會員國於進口南方黑鮪時,應查驗經船旗國主管機關認證之「南方黑鮪產地漁業證明書」(CCSBT Southern Bluefin Tuna Statistical Document),由於我國係捕撈南方黑鮪國家之一,該委員會頃於近日正式致函我國,要求我國配合採取同步措施。漁業署表示,為配合國際間南方黑鮪資源之保育,使該漁類資源得以永續利用,我國決定全力配合。
據漁業署表示,有關南方黑鮪之進口、出口、再出口同意書及產地漁業證明書之核發,將比照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ICCAT)所實施之黑鮪貿易認證模式,有關進口、出口及再出口部分,由漁業署辦理;而產地漁業證明書之核發,則依漁船船籍屬台灣省者,由漁業署辦理;屬高雄市者,委由高雄市政府建設局漁業處辦理,且該等漁船應遵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八十六年一月十六日八六農漁字第八六○四○○三三A號公告所訂頒之「我國延繩釣漁船或運搬船赴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等三大洋海域從事南方黑鮪作業應行注意事項」之各項規定。
南方黑鮪(Southern Bluefin Tuna, Thunnus maccoyii)是一種生長緩慢,分布範圍相當廣之大型鮪魚,主要分布於三大洋南緯三十度至五十度之間,其漁獲國家有:日本、澳洲、紐西蘭、韓國、印尼和我國。我國主要由在大西洋及印度洋作業之遠洋漁船所捕獲。
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CCSBT)會員國包括澳洲、紐西蘭和日本三國,此委員會係為加強南方黑鮪資源評估及管理,於一九九三年五月間所成立之區域性漁業組織,其成立之目的主要為希望加強資源之評估及研究工作,並透過管制漁獲量之手段,期資源量能於二○二○年恢復到一九八○年之水準。我國雖非會員國,但基於南方黑鮪為我國遠在CCSBT成立以前捕獲之傳統性魚種,為擔負船旗國責任,我國自該委員會於一九九三年五月間成立以來即積極與該委員會合作,除應邀以觀察員名義參與每屆年會外,並配合提供資源評估所需之我國漁獲資料,暨執行該委員會所為各項保育措施,為配合該委員會於一九九五年所為凍結非會員國年漁獲量為當年水準之決議,於一九九六年自我設限年漁獲量在一九九五年水準之一、四五○公噸。
據CCSBT表示,遠在委員會成立之前,三會員國即採取漁獲量限制措施,其總可捕量自一九八九年起迄今皆維持在一一、七五○公噸。唯認為近年來非會員國漁獲量顯著增加,將危及南方黑鮪資源的恢復,並減損CCSBT的保育管理成效,而在目前公約架構下,對於南方黑鮪保育管理能力,將因科學資料的不足而受影響,為廣泛蒐集各國(包括非會員國)的漁獲資料,而決定採取貿易認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