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官合作專業分段養殖,結合市場創建臺灣石斑魚競爭優勢
- 發佈日期
- 103年05月13日
- 點閱率
- 882
有關本(13)日自由時報刊載李武忠讀者投書「石斑魚分段養殖模式可能步入草蝦產業崩解後塵,建議應儘速落實健康魚苗標準及認證機制」乙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表示,草蝦產業係因病毒性疾病且無疫苗可用因素,造成臺灣及全球大量死亡情事,非李君所稱產業過度分工所致,且為使石斑魚產業競爭力領先國際,政府自98年起,依「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陸續建置養殖區海水供水系統及改善進排水路,此外推動優良石斑魚苗場認證制度,並開發全球第一劑石斑魚虹彩病毒疫苗,確保石斑魚養殖環境優良並提高活存率,讓石斑魚產業各階段包括企業或從業人員均能獲益。
分段養殖乃產業高競爭力之展現,不能與草蝦產業遭病案例類比
漁業署說明,1980年代起臺灣及全球草蝦養殖均面臨感染白點病毒(WSSV),出現大量死亡情事,係因草蝦白點症為病毒性(viral)疾病,又蝦類等節肢動物無法以疫苗方式預防或治療疾病,非文中所稱分段養殖所致。產業分工精細及分段養殖,可分散風險及藉由強化產製儲銷各階段優勢整合及緊密鏈結,讓產業達到最小資本密集及共享通路優勢之效,才能克服小農規模化等問題及企業創新技術與布局全球,提昇產業競爭力關鍵貢獻度。
漁業署指出,該署於100年與農委會家畜疾病防治所合作開發全球第一劑虹彩疫苗,生產100萬劑提供石斑養殖漁民施打,讓整體石斑魚苗活存率提升1-2成,另該署輔導種苗協會等產業獎勵推動優良種苗場及協調財政部、海關等單位修正石斑魚用餌料進口關稅由12%-50%統一調降至6%,並訂定「石斑魚用餌料進口應行遵守事項」,102年實質進口227公噸石斑魚餌料,有效穩定養殖業者成本,提昇臺灣石斑魚競爭力。
政府輔導產業從產製儲銷積極拓展多元產品及國際市場
大陸每年石斑魚市場需求逾10萬公噸,吸引東南亞等國競相輸出大陸市場,臺灣因鄰近大陸消費市場,具地理及品質優勢,故農委會99年起陸續獎勵建造高效率養殖活魚運搬船,銷售高價石斑活魚至大陸地區。另外,輔導產業加強石斑魚加工技術冷凍包裝、參加國際水產食品展,行銷生鮮冷藏、冷凍石斑魚片及條凍產品,出口至日本、香港、馬來西亞及科威特等國。另配合節日推廣尾牙用魚、年節禮盒等,以三清便利石斑產品行銷市場,國內13處批發市場交易量自100年起內銷量逐年倍數成長(101年度成長65.5%,102年成長126.5%)。
產業永續發展需靠產官學界共同努力
漁業署強調,ECFA後各界持續關注石斑魚產業發展,並從不同角度檢視石斑魚之未來性,產量逾2萬公噸,政府已先一步規劃拓展多元產品及市場,以分散風險並滿足不同樣態市場,以及從養殖環境基礎持續改善並提供潔淨海水。另外,亦持續鼓勵學界研發多價疫苗及輔導產業自主推動優良繁養殖場認證制度,相信藉由前揭措施推動,臺灣石斑魚產業能在產業企業、養殖戶等全體共同努力下,走出紅海,贏得更多掌聲。
聯絡人:蔡日耀副署長
電 話:0935740249
E-mail :tzuyaw@ms1.f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