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台灣水產養殖產業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從虱目魚、牡蠣、文蛤、草蝦、斑節蝦、泰國蝦、鰻魚、吳郭魚、烏魚等,而今之石斑魚在各階段均提供國人每日需要之生鮮水產品,也給沿海漁民提供就業機會。衡量國人喜好生鮮水產品之生活習慣,水產養殖產業歷史,沿岸土地水土資源之分配,養殖漁業已是台灣重要產業之一。本計畫實施策略為提供海水供應系統最佳模式,以建立優質養殖漁業生產區,改善經營環境,以穩定供應國內消費養殖水產品,增加漁民收益。目前國人消費之大宗養殖水產品包括石斑魚、鯛類、虱目魚、蝦類、文蛤、烏魚、吳郭魚等之主要魚種,故本計畫優先調查此類魚種近年來之養殖成本、產值毛利及淨利,以作為海水系統設立之目標。經本研究執行成果說明如下:
1.一個海水供水系統是否值得建置,以國家立場而言,必須符合經濟原則,該經濟原則之效益除已可量化效益,另增加農村就業機會,平衡都會興農林漁民之發展,促進周圍農業等暫時尚未量化效益,可採易淹水地區建設模式,以已可量化效益20%估計。以漁民立場而論,部分工程費及部分操作維護費由政府補助,其每年之獲益要大於設施之年計成本方可實施。
2.工程設施方案選擇,除技術難以克服之方案第一階段就排除外,其他方案均需進行經濟評估,選擇年計成本(建設年計成本+系統年操作維護成本)最低,亦即年計效益最高者為實施方案。
3.根據現行之公共海水供應系統之公共輸配水,以漁民在公共水道(溝)自行抽水其日後管理所負擔之費用較為節省,提供公溝(或涵管)由漁民自行抽水之方式,為符合日後減輕公共管理費用之較佳的輸配水形式。現有之公共海水供應(取水)系統,如有事業廢水符合水產用水標準(如高雄永安LNG冷卻水經電解殺菌後再利用),則最具經濟效益。
4.系統操作維護管理辦法是供水系統之靈魂,必須與硬體設備同時建置,否則系統可用壽命會相對縮短,甚至於無法運作。如硬體系統建設完成,才考慮維護管理辦法,很難達到圓滑順暢。甚至有削足適履之不便感。嚴重者因管理設備不週全,管理維護機關不願接受,則系統無法運作,必須再補強設備,則增加設備經費支出。估算系統年計效益,要詳細調查養殖物種類,年產量及市價,產量及市價會每年變動,最好能採用最近5年資料計算其上下範圍。
5.管理組織及管理辦法,務必於系統建置經費有著落之同時建立,始能順利做系統移交管理,建議在系統設備經費核准前先要求漁民成立系統建置促進會,並依工程規劃設計施工階段,檢討輔導管理組織及其辦法之週全性以利系統驗收時之移交,在系統規劃階段,要求規劃設計機關提出系統管理辦法。在管理權責上必須劃分清楚,分配水箱前的管線由管理單位負責,水錶至魚塭段的管線由漁民負責,如此一來也縮小管理單位的管理範圍,並達到管線維護與管理的目的。
6.對於生態環境的衝擊應導入永續(sustainable)的觀念,使逐漸能夠循環使用、自給自足,如建公共貯水塘推動循環水養殖,潮差及風力發電、休養魚塭、海岸生態造林(休憩林、紅樹林、海岸林等)以進行生態補償減低養殖漁業對環境之衝擊,並推動生態工程。
7.休閒養殖漁業可提高養殖戶之附加經濟收入亦可提供國人休閒及產業教育之機會,除基礎建設外,如能再加以精緻化、休閒化提昇相關設施的景觀及休憩功能,並培訓導覽動線及解說人員即可推動休閒養殖漁業。關鍵詞:海水,業海水供應系統,最佳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