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魚之島」國家地理頻道2/2全球首播
全球知名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製作「綻放真台灣」第5系列國情紀錄片「台灣—魚之島」將於2月2日起每週一晚上10點在國家地理頻道全球首播。該紀錄片是以台灣漁業作為主題,以經濟、科學、生態、人文與美食等多面向,真實呈現台灣的漁業的特色以及我政府海洋興國的治國理念。
台灣漁業實力,世界看得到
台灣的遠洋漁業年產值400多億元,居全球前三位,其中鮪延繩釣產業規模全球排名第一,作業漁場遍佈世界三大洋區,鮪延繩釣年產量約 28 萬公噸,鰹鮪圍網漁業則現有漁船 34 艘,年漁獲量可達 22 萬公噸;秋刀魚去年產量突破21萬公噸,蟬聯世界第一;魷魚年產量平均約15萬噸為全球第二。正因我國在漁業領域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及實力,才有機會以捕魚實體(fishing entity)的名義,成功參與多個國際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之公約協商談判,保障我國漁民捕魚權益。並陸續與日本及菲律賓,達成有關漁業協議及執法方面的協議,讓漁民在沒有干預的情況下,展見高超的捕魚技巧。以釣魚台海域來說,高價值魚種產量增加3.6倍,產值增加2.9倍;養殖石斑魚產值倍增達7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觀賞魚產業達44億以上,目前規劃以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為中心,成為大型水族產銷基地,整合台灣養殖技術及衛星養殖魚場供應鏈。
加強漁業管理朝向永續漁業目標
漁業署目前積極強化台灣海洋漁業管理制度,落實責任漁業,針對遠洋漁業嚴格實施漁船監測管控偵查制度措施(MCS),輔導安裝漁船監控系統(VMS),推動漁船遵循相關規範,建立漁獲證明文件制度,以防杜非法、無報告及不受規範之漁撈行為(IUU),並為亞洲的第一個實施「鯊魚鰭不離身」國家,對於全球海洋保育是極為重要的一步。近年來針對拖網、刺網、燈火、魩鱙、珊瑚、飛魚卵等特定漁業之不同漁業特性,訂定禁漁區、禁漁期、總漁獲量管制、填報漁撈日誌、建立港口查核及海上登檢機制等強化管理作為,亦推動沿近海蟳蟹類漁獲管制措施。並強化石斑魚產業,開放活魚運搬船直航大陸地區,開發並販售符合現代消費者需求之產品;持續發展觀賞魚產業,並設有觀賞魚繁養殖技術服務團,提供協助與諮詢;營造優質的養殖漁業生產環境,減少產業對地下水依賴,促進台灣水土資源永續發展。
台灣漁業發展已從過去追求漁獲成長,轉變為保育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生態環境及養護管理漁業資源,以維繫產業永續經營,並已獲得國際肯定。國家地理頻道是國際級的頻道,在全世界171國家播出,擁有超過4億收視戶,「台灣—魚之島」系列紀錄片著眼於台灣的遠洋大型圍網漁業、沿近海鬼頭刀漁業、養殖魚類、觀賞魚及魚料理等5個題材,製作紀錄片分別為「搏命的漁人上與下集」、「黑潮的承諾」、「訂做一條魚」、「神奇水族箱」及「台灣好吃魚」,台灣漁業新亮點極富推廣、教育與娛樂意涵,是台灣漁業發展上重要的歷史記錄,台灣漁民勤奮打拼精神躍上國際媒體,讓全世界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