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與產業兼顧合理利用資源(97.12.11)
- 發佈日期
- 97年12月11日
- 點閱率
- 905
新聞資料
漁業署本(11)日表示,對於國際知名媒體CNN於12月10日報導高雄前鎮漁港漁船卸魚卸下鯊魚翅之鏡頭,並不實指稱台灣漁船在公海濫捕瀕臨絕種之鯊魚乙事,深表遺憾。漁業署表示:依該署統計資料顯示,遠洋漁船今年在高雄總卸下之鯊魚鰭有190餘公噸,而鯊魚肉則高達5100餘公噸,顯示鯊魚鰭與鯊魚身之比例約為3.7%,並未違反國際漁業組織要求卸魚時鯊魚鰭及鯊魚身比例最高不得超過5%之規範。
漁業署說,鯊魚為一種世界重要的漁業資源,分佈於全球各海洋,廣泛地為世界各國所利用,它同時也是我國漁民及民眾傳統經濟利用魚種。鯊魚之種類超過380種,而且根據科學調查結果,大部分為漁業所利用的鯊魚資源還能維持在一定資源水準,例如水鯊(Blue Shark),可提供人類繼續加以利用,國際上並未禁止捕撈,只有少部分族群如大型的鯨鯊、大白鯊及象鯊資源量較少的鯊魚,必需予以適當的保護及管理。同時,針對鯊魚的保育工作,該署在2006年業已公告「鯊魚國家行動計畫」,禁止割鰭棄身,漁船上鯊魚鰭留置比例最高不得超過5%,以符合相關國際漁業組織規範,另鯨鯊則自2008年起即禁止捕撈等措施。該署強調鯊魚保育工作與產業利用是一體兩面工作,確保永續利用是該署對海洋資源保育一貫的主張。
漁業署進一步說明,CNN數月前亦曾在其網站上刊載類似之照片,並註記台灣漁船割鰭棄身,但照片上均未顯示船舶之標識,並無法證實此項行為是台灣漁船所為。為此,漁業署曾致函CNN要求澄清更正,並在9月間透過新聞局請我駐外新聞人員適時向CNN節目製播單位表達我國之保育立場與事實真相。對於國際間為避免漁民從事割鰭棄身行為,確有呼聲希望漁民採鯊魚全身保有返港卸魚之提議,唯因冷凍後之鯊魚全魚因鰭身不規則存在緣故,致冷凍儲存空間將無法有效利用,在油價高漲的時代,其經濟性確有實際推廣之困難。本年12月初剛結束之第11屆印度洋鮪類委員會IOTC)科學會議亦曾提出此議題討論,惟最後仍未獲大會通過。
漁業署最後強調,我政府一向配合整個國際漁業管理趨勢,對鯊魚資源的管理更加用心,為維護漁業正常的經營,多年來該署透過教育宣導管道,已使漁民深切瞭解鯊魚資源保育重要性,以期達到漁業資源永續利用。該署最後呼籲所有媒體報導應呈現全面事實,對於漁民與政府的努力給予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