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積極加強魚病防治,以維持石斑魚王國美譽
- 發佈日期
- 99年07月05日
- 點閱率
- 1004
媒體刊載「病毒不解決,臺灣恐成石斑魚亡國」一文,農委會表示,病毒感染向為養殖漁業面臨之主要問題,非短期所能解決,以石斑魚為例,其主要係受虹彩病毒及神經壞死病毒影響,而該兩項病毒係已長期存在於天然海水及環境中,無論國內或東南亞養殖石斑魚之國家,常因病毒因素造成養殖業者損失。政府多年來已陸續委請學術單位進行科技研究,包括研發疫苗及增加病毒抗體等,並召開國際性研討會,以協助業者解決長期以來之困擾。
農委會說,石斑魚之病毒來源有下列幾種方式:1.由種魚垂直感染,造成魚卵也帶有病毒;2.由養殖環境、池水感染;3.由餌料生物感染,如輪蟲、豐年蝦等帶有病毒;4.由捕撈工具、運輸機具感染;5.由區域排放水系統交互感染等;該會漁業署自92年起迄今,共補助大學院校1,043萬元進行開發石斑魚神經壞死病毒及虹彩病毒疫苗之研究,另行政院科技小組更於94年至96年自行政院科發基金補助成功大學與業界從事關鍵技術開發之產學合作,總經費達4,200萬元,本(99)年度該會科技處亦投資1,050萬元補助臺灣海洋大學進行「石斑魚產業優質供應鏈關鍵技術體系之研發與建立」之學界科專計畫,在在顯示政府高度重視此一病毒問題。
農委會又說,石斑魚已列為國內重要發展魚種,為達「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石斑魚產值倍增計畫,該會已擬訂3項策略14項措施,其中為達疾病防治之目的,已規劃由水產試驗所建立石斑魚無特定病原(SPF)種魚培育與產卵模場,以及由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建構魚病防治體系,加強魚病監控及通報等措施,期防患於未然;另外該會漁業署亦將宣導業者由養殖環境及池塘管理來增加石斑魚抵抗力,透過養殖環境優質化來改善病毒問題,以減少業者損失,提升國內石斑魚產業競爭力,讓臺灣持續擁有石斑魚養殖王國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