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撈飛魚卵採總量管制, 永續漁業資源
- 發佈日期
- 99年07月08日
- 點閱率
- 1267
漁業署今(8)日表示,飛魚屬洄游性魚類,每年均會洄游至彭佳嶼附近海域產卵,漁民利用飛魚產卵於海草之習性,使用草蓆捕獲飛魚卵,雖可提供人類優質魚類蛋白質,但如果過度利用,將使後續年度飛魚族群量的加入量逐漸減少。另外,飛魚在食物鏈中屬低階層的消費者,又是鬼頭刀、鰆魚、鰹鮪類等中大型洄游性魚類重要食物來源,學者指出飛魚為齒鰆(正鰹)重要餌料之一,研究結果已顯示齒鰆呈明顯下降之趨勢,為此,若漁政機關再不妥適管理,將使海洋食物鏈出現斷層,並使海洋生態失衡。
漁業署表示,為使飛魚卵能順利孵化,加入再生產的行列,漁業署在兼顧漁業利用及生態保育之前提下,將飛魚卵資源納入管理。歷年來之學術研究報告指出,每年飛魚卵漁季約在5月中旬至7月下旬,6月為盛漁期,爰本署近3年來,於漁季開始前,均召集學者及各相關縣市政府及區漁會研議相關管理措施,近3年飛魚卵總漁獲量均訂定為300公噸(97年及98年統計總漁獲量分別為310.84公噸及239.44公噸),為求飛魚漁業資源之永續,採取總量管制是確保資源永續之重要措施。
漁業署進一步表示,漁民應誠實申報捕獲量,並於進港後三日內繳交魚貨核銷紀錄表。該署將持續委託專家學者分析蒐得之資料,據以推估資源量,有效掌握飛魚卵漁業資源,並納入次年度總容許漁獲量訂定之依據。該署呼籲,為使飛魚卵漁業永續經營,本年度已達總量限額,並於7月2日發布漁季於7月8日結束,請漁民配合於本日停止作業進港,俾利資源之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