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署、學者與民間放流團體對談 海域魚苗放流座談會圓滿落幕
- 發佈日期
- 103年05月07日
- 點閱率
- 920
為復育增殖沿近海漁業資源,近年來政府與民間單位放流量日益增加。漁業署5月6日在長榮海事博物館舉辦「2014海域增殖放流座談會」,邀請長期致力於放流之民間團體、學者專家、縣市政府及區漁會等單位進行意見交流,此為政府與民間放流團體首次建立之交流平台,吸引120餘位產、官、學界及民間團體參加,獲致「對的魚放在對的海域」的共識,該署承諾將會同臺灣漁業永續發展協會協助民間團體辦理放流工作,並給予必要的技術支援。
首次邀請產官學界與民間團體,透過交流平台進行意見交流
漁業署指出,因全球人口的增加,對海洋魚類需求相對提高,該署為漁業資源永續利用,積極推動相關漁業管理措施,同時辦理魚苗增殖放流,為避免將對的魚放流到不適當的環境,或大量放流單一物種造成海域生態環境或物種間的平衡遭受破壞,農委會100年4月起施行「水產動物增殖放流限制及應遵行事項」,以規範放流的申請與實施,經統計,政府機關一年放流量達1,000~1,200萬尾魚苗,民間更達1,300~1,500萬尾,顯示民間放流力量不容忽視。為感謝長期致力放流復育團體及建立產官學界與民間放流團體溝通平台,本次座談會邀請十餘家宗教團體、國際獅子會、種苗協會、縣市政府、區漁會、水產試驗所學術機構等120餘位代表齊聚ㄧ堂,共同分享放流經驗及進行意見交流。
對的魚放流到對的環境,學者專家分享放流經驗,宗教團體表達放流理念
漁業署表示,本次座談會邀請臺灣海洋大學前校長李國添教授演講「對的魚放在對的地方」及臺灣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莊守正教授演講「海域放流作業流程及後續評估」,從生態、餌料、海域環境及放流評估等學理論述及科學依據進行經驗分享,讓與會者對什麼時候放流?放多大的魚及放流地點選擇等有更進一步瞭解,亦引起與會者共鳴。
宗教團體表示,首次有機會透過該平台進行意見交流,十分贊同,並踴躍表達其護生理念,並對放流規定、申請程序、建議放流魚種及其季節、放流物種藥物檢驗等提出看法,與會者發言踴躍討論熱烈,一致認為類此多項溝通平台及知識經驗分享能多次多地點舉辦,且期望政府及學術界協助民間單位進行放流技術輔導,讓產官學界瞭解民間理念想法,有效促成多方溝通。
相互瞭解共同合作,永續協會願意放流技術協助
漁業署最後說明,民間放流能量很大,如能配合科學評估,對生態及資源復育助益甚大,更有利後代子子孫孫,與會相關團體及人士亦十分支持本理念,本次座談會建立之交流平台讓產官學界對放流的觀念充分溝通,有助於海域魚苗放流。漁業署與臺灣漁業永續發展協會承諾願意在放流工作上協助,並將相關資訊於網站公布,結合民間一起為海域資源復育努力。
聯絡人:漁業署蔡副署長日耀
手 機:0935740249
E-MAIL:tzuyaw@ms1.fa.gov.tw豐富海洋生命永續漁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