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除役軍艦第二春─第一座軍艦礁漁場誕生了(89.11.19)
- 發佈日期
- 89年11月19日
- 點閱率
- 1411
再造除役軍艦第二春─第一座軍艦礁漁場誕生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為建構人工新漁場及魚族棲生新環境,本
年度所推動「礁型多元化,資源再利用」設置人工魚礁計畫之一項─軍
艦礁工程,在該署的努力以及海軍總司令部之全力配合下,由海軍撥贈
之第一艘除役軍艦「萬安艦」,目前已完成人工魚礁製作工作,預定於
十一月十九日投放在宜蘭縣石城人工魚礁區,作為我國首座軍艦礁人工
魚場,該艘除役軍艦在屆齡退休後,將再為培育漁業資源作另類貢獻,
成為除役軍艦再造第二春之最佳典範。
漁業署表示,國際間之傳統漁業國家,其沿近海作業漁場在各項保護措
施下,雖可維持一定作業期限,惟因長期、重覆開發利用之結果,最後
都難免使沿近海漁場呈現老化現象,因此,沿近海域的基礎生產力所孕
育的漁業資源,已無法相對滿足逐漸增加的漁業活動需求,而為更新日
趨老化之漁場,世界各國莫不以設置人工魚礁為積極改善漁場環境之手
段,且其效果並已獲得國內外產、官、學界普遍的好評與肯定。而往年
人工魚礁之設置,其型態大部分為水泥製之雙層式人工魚礁,但在樽節
施政預算,以及配合政府資源回收再利用政策之推動,由該署與國防部
及海軍總部評估將海軍除役之軍艦,充作人工魚礁創造漁場甚具可行性
,並於達成共識後,無償撥贈除役之運輸艦「萬安艦﹝編號:AP─5
23﹞」及「凌雲艦﹝編號:AP─522﹞」二艘,供漁業署作為人
工魚礁。
漁業署進一步說明,「萬安艦﹝AP─523﹞」及「凌雲艦﹝AP─
522﹞」二艘人員運輸艦,均為國造之人員、貨物兩用運輸艦;萬安
艦之艦身長333.9呎,寬54呎,排水量滿載4,262噸;凌雲艦之艦身長
328.7呎,寬47.9呎,排水量滿載4,262噸。該二軍艦於完成成軍訓練後
,正式編入海軍戰鬥序列,主要擔負本島及外島間之運補、專送、勤務
支援、演訓等各項任務,在全體官兵發揮犧牲奉獻、不畏艱苦、同舟共
濟的精神下,逐一達成使命,在海軍的建軍、備戰與海上運輸等方面寫
下不可磨滅的功勳與輝煌之史蹟,並於階段性任務圓滿達成的狀況下,
分別於一九九八年年初及一九九八年年底光榮除役,其史蹟不僅長存於
曾經服役期間的千餘名官兵之心中,亦將永存於我國海軍與海權發展的
史實上。
漁業署指出,以除役軍艦作為人工魚礁,在國外已有許多成功之案例,
該署鑒於軍艦礁之設計製作係國內首次進行,本﹝八十九﹞年七月間,
並指派人員赴美國聖地牙哥參加研討會,吸取國外設置軍艦礁之技術與
經驗,繼之參考我國沿岸海域之漁業環境條件、魚礁設計原則、環保法
規、船舶航行安全以及縣市需求,擬定規範辦理設計。而該二艘軍艦礁
工程於經過近二個月之設計,以及約四十五天之施工製作後,預定於十
一月十九日辦理萬安艦之海上投放,如工期順利並可於十一月底前,將
凌雲艦投放於澎湖縣七美人工魚礁區。該署並強調,軍艦礁之設置,除
可廣泛地建構良好之新漁場及魚族新棲生環境,藉以培育漁業資源,發
揮漁業生產效益外,對整體漁業資源培育工作,並可注入一股新血輪,
且爾後軍艦礁漁場透過妥善之管理,更可成為海底觀光、船釣、潛水等
遊憩景點,對倡導國人海上遊憩活動,以及提昇國人生活效益,深具意
義。
漁業署最後呼籲,漁業資源保育必須為全民之共識,並轉化為實際行動
,才能使過去投入培育及保育工作之成果得以永續。因此,為維護軍艦
礁漁場應有之功能,該署將結合縣市政府、漁會及相關保育團體,建立
管理機制,加強魚礁區之維護管理,特別是宣導網具類漁船不得進入人
工魚礁區作業,以免網具受損又遭受行政處分,同時籲請社會各界支持
各項漁業資源保育措施,以提昇沿近海漁業之生產力,使漁業成為新世
紀永續經營之科技性產業。
連絡人:漁業署養殖沿近海漁業組 王茂城
電 話:﹝○二﹞三三四三六一五四
○九三五九三一九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