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臺灣的海洋保護區
- 修改時間
- 102年10月01日
- 點閱率
- 5048
- 內容
二、臺灣的海洋保護區
1. 我國海洋保護區之定義、工作重點、發展願景
臺灣的海洋保護區
我國海洋保護區的定義:
「平均高潮線往海洋延伸之一定範圍內,具有特殊自然景觀、重要文化遺產及永續利用之生態資源等,需由法律或其他有效方式進行保護管理之區域」。
未來工作重點:
- 制訂海洋保護區年度執法計畫,以落實管理與執法工作。
- 適時檢視轄屬海洋保護區之劃設範圍及管理策略,逐步擴大「禁止採捕區」佔國內海洋保護區比例。
- 逐步推動海洋保護區網絡(MPA networks),落實海域空間管理規劃,提昇海洋保護區劃設效益。
- 建立海洋保護區保護等級分類系統,海洋保護區沿岸適當地點設告示牌,以達警示與宣導效果。
- 推廣海洋保育與資源永續利用觀念,強化宣導教育工作的廣度與深度。
- 適當導入社區居民與民間團體力量,建立海洋保護區共同管理機制。
- 透過科學研究計畫或調查,監控海洋保護區之生態環境。
發展願景:
- 海域生態資源永續利用,海域特殊景觀及文化資產獲得妥善保護。
- 保護海洋生態系與海洋生物多樣性,並兼顧沿岸社區之社會經濟需求。
- 建立海洋保護區網絡,提升海洋保護區劃設效益。
- 建立完善之法律體制架構,並將海洋保護區納入更上位之政策與整合性海洋空間管理架構。
我國海洋保護區劃設範圍
2. 我國海洋保護區保護等級分類系統及劃設現況
2-2-1我國海洋保護區的劃設現況:
目前我國海洋保護區,主要依漁業法、國家公園法、野生動物保育法、文化資產保存法及發展觀光條例等法規劃設,該等海域限制強度不同,從最寬鬆的多功能使用到最嚴格的禁止進入,我國海洋保護區面積合計約30,035平方公里,佔我國領海面積65,076平方公里之46.15%。
保護等級分類系統
1.「禁止進入或影響」海洋保護區:
此類海域僅在科學研究、監測或復育之目的下,經主管機關許可,始得進入其海域範圍;或允許進入,惟禁止任何會影響或破壞該海域生態系、文化資產或自然景觀之行為。
(a).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海域生態保護區
(b).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生態保護區及海域特別景觀區
(c). 棉花嶼、花瓶嶼野生動物保護區─緩衝區
(d). 澎湖貓嶼海鳥保護區─緩衝區
(e).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海域部分
(f). 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海域部分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
東沙環礁位在南海北方,環礁外形有如滿月,由造礁珊瑚歷經千萬年建造形成,由於地理、生態特殊,擁有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特別規劃為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成立於2007年1月。範圍以環礁為中心,加上環礁外圍12浬海域為界,海陸域總面積約為353,668多公頃。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於1982年公告,是我國第一座成立的國家公園,三面臨海,為我國少數同時涵蓋陸域與海域的國家公園之一。由於百萬年來地殼運動不斷的作用,陸地與海洋彼此交蝕影響,造就了墾丁高位珊瑚礁、海蝕地形、崩崖地形等奇特的地理景觀。
澎湖貓嶼海鳥保護區
位於澎湖縣望安鄉境內的大、小貓嶼,陸域面積約10公頃,由於四面皆為懸崖峭壁,人跡罕至,仍維持十分完整的自然風貌,貓嶼棲息的鳥類眾多,每年3月至9月為鳥類的繁殖季,繁殖高峰期時,全島的鳥類總數可達上萬隻,鳥類的種類及數量皆高於澎湖的其他島嶼,亦為臺灣地區各離島所少見。
澎湖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包含錠鉤嶼、雞善嶼及小白沙嶼3個無人島,主要的保育對象為當地特殊的玄武岩地形景觀。保留區位於黑潮支流、南海季風流、及潮汐流交會處,鄰近海域蘊藏豐富的魚類資源。
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
位於屏東縣牡丹鄉境內,東臨太平洋溪,西接東源盆地,北面隔塔瓦溪與台東縣為界,南隔牡丹鼻山與旭海草原相鄰。地形景觀以小型河川與侵蝕性海岸為主,為臺灣少數保存極佳高自然度海岸與河口地景。古道沿線可目擊鼬獾、食蟹等珍貴生物,足見本區擁有許多珍貴稀有動物資源。
2.「禁止採捕」海洋保護區:
此類海域全面禁止對自然或文化資產之採捕(開發)利用行為。
(a).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特別景觀區
(b). 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遊憩區及海域一般管制區
(c). 台東縣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核心區
(d). 台東縣綠島漁業資源保育區─石朗分區及柴口分區
台東縣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核心區
位在臺東縣卑南鄉富山村的杉原社區,擁有東海岸豐富的生態資源、多種珊瑚及潮間帶生物群。為落實海洋保護,漁業永續的概念,臺東縣政府於民國94年將台11線潮來橋至154公里處的沿岸海域及平均高潮線向外延伸500公尺內海域劃定為「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由政府與地方居民共同形成維護管理機制。
台東縣綠島漁業資源保育區─石朗分區及柴口分區
臺東縣政府將綠島劃設6處漁業資源保育區,其中石朗、柴口分區規劃成浮潛區,全年禁止採捕水產動植物;龜灣分區開放採捕期為每年1到4月,但全年都不可捕撈燕魚;南寮分區開放採捕期為每年9到12月,中寮分區開放採捕期為每年5到8月,公館分區開放採捕期為每年1到4月,各區除開放採捕期間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採捕各類水產動植物。
3.「多功能使用」海洋保護區:
在永續利用前提下,限制某些採捕(開發)利用行為,惟仍容許某些程度的利用生態資源行為。
(a). 漁業資源保育區及相關漁具漁法及特定漁業禁漁區
漁業資源保育區:計有高雄市南沙太平島海龜繁殖保育區、彰化縣螻蛄蝦繁殖保育區、屏東縣琉球保育區、台東縣綠島漁業資源保育區、台東縣富山漁業資源保育區、金門古寧頭西北海域潮間帶鱟保育區等26處漁業資源保育區。
?鱙漁業禁漁區:宜蘭縣、新北市、桃園縣、新竹市、新竹縣、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花蓮縣公告從事?鱙漁業漁船至少要距岸500公尺以外,且不得跨越縣市作業。
刺網漁業禁漁區:計有基隆市、新北市、屏東縣、台東縣及澎湖縣公告8處海域禁止使用刺網。
燈火漁業禁漁區:計有宜蘭縣、基隆市、新北市、苗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花蓮縣及澎湖縣公告距岸3浬以上之燈火漁業禁漁區。
籠具禁漁區:澎湖縣公告內灣、內垵海域,及高雄市公告茄萣區距岸3浬內海域禁止籠具作業。
人工魚礁禁漁區:臺灣海域之人工魚礁禁漁區計88處、保護礁區69處,於該區域禁止使用網具。
禁採珊瑚區域:計有宜蘭縣、屏東縣、台東縣及澎湖縣公告距岸12浬海域禁止採捕珊瑚(含珊瑚礁)。
臺灣距岸3海浬內海域完全禁止拖網漁船作業
(b). 台江國家公園─海域一般管制區
(c). 東北角、綠島、澎湖國家風景特定區之海域部分
台江國家公園
台南沿海地區為漢民族渡台較早進入墾殖的地區之一,本地區因長期作為鹽田、港埠與魚塭等使用,在臺灣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保存了幅員廣大的珍貴濕地生態系,不僅分布大量的紅樹林,並成為黑面琵鷺等珍稀鳥類重要的棲息地。由於上述珍貴的歷史痕跡與自然生態資源,遂於2009年12月成立「台江國家公園」,為臺灣地區保留更多樣完整之生態系、豐富的基因地及歷史紀念地。
東北角國家風景特定區
東北角豐富的地景資源處處驚奇,海岸地形以三貂角為界,以北是標準的沈降海岸地形,岩石經過千萬年海濤和強勁的東北季風不斷的侵蝕、磨蝕、風化、搬運等作用之下,形成了如蘑菇般的蕈狀岩、豆腐似的豆腐岩、蜂巢式的蜂窩岩等各種渾然天成的奇形怪石。
綠島國家風景特定區
由火山島弧推擁而成的海岸山脈,為呂宋火山島弧北延的部分,由島弧安山岩質岩漿凝固而成與含火山源的海相沉積岩所組成,地理景觀獨特秀麗。四處海域擁有成林的各式珊瑚,種類多達220餘種之多,其間聚集的熱帶魚類及各種無脊椎動物極多,為潛水觀光的好地方。
澎湖國家風景特定區
澎湖群島是灑落在臺灣海峽的一串明珠,風景美麗迷人。90個大小不等的島嶼裡面,除了最西邊的花嶼是由安山岩組成之外,其他都是由玄武岩組成。澎湖群島中設有貓嶼海鳥保護區與望安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等兩個野生動物保護區;另外還設有玄武岩自然保留區。範圍涵蓋澎湖群島陸地和向海洋延伸20公尺等深線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