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捕魚要兼防意外傷及海鳥(93.02.24)
- 發佈日期
- 93年02月24日
- 點閱率
- 979
新聞資料 第二八六號
生態保育–捕魚要兼防意外傷及海鳥
人類的漁業行為創造經濟利益,但對海洋生物的影響也成了環保團體關切的議題,以鮪延繩釣作業為例,當延繩釣漁船於投放釣餌,而釣餌尚未沉入水中之時,海鳥會伺機衝向魚餌搶食而被釣鉤鉤到,造成海鳥傷亡,尤其是南半球的信天翁更是受到國際保育團體關切。農委會指出,為減少與南方黑鮪漁業相關物種之意外捕獲,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於93年2月2日至5日在紐西蘭威靈頓召開「第五屆生態相關物種工作小組」會議,以相互交換會員國及其他南方黑鮪主要利用國對於生態相關物種意外捕獲之資訊,包括資料的蒐集暨研究成果的分享與交流,並檢討各國所採監控及防治措施暨教育宣導之成效。
農委會說明,由於我國為南方黑鮪利用國之一,且已於91年正式加入成為該組織「延伸委員會及延伸科學委員會」之會員,因此我國亦派員參加本次會議。本次會議之參加國家除日本、澳洲、紐西蘭、韓國及我國等五個會員國外,另有印尼以觀察員身分與會。農委會進一步說明,南方黑鮪生態相關物種係指:海鳥、鯊魚、鯨豚類與海龜等,由於南方黑鮪之作業漁場,主要在南半球高緯度地區,因此其主要混獲物種為海鳥,而鯊魚、鯨豚類與海龜等混獲較少。按目前各國對於減少海鳥意外捕獲之研究結果,較有效之方法為使用防鳥繩、夜間投繩、將魚餌染成藍色、支繩加重等。藍染色餌經研究可以有效降低海鳥捕獲率,惟需調查應用困難及降低成本方式。另多重降低海鳥捕獲方式(例如同時使用染色餌及防鳥繩)比單一方式有效。
為降低延繩釣漁業意外捕獲其他生態相關物種,以尋求漁業與其他生態相關物種共存共榮之機制,我國業已採取各種措施,包括透過科學觀察員協助蒐集相關混獲資料並進行生物樣本的採集,補助相關漁船業者加裝防鳥繩、印製教育宣導手冊,以加強漁民減少混獲其他物種之觀念。未來政府更將加強相關研究計畫,以建立符合我國漁業特性之相關防制措施並進而推廣漁民使用。農委會漁業署呼籲漁民朋友,加強採取防止意外捕獲海鳥措施,並提供意外捕獲海鳥資訊以應研究之需,除了可以防止魚餌被海鳥啄食造成損失外,亦同時保育海鳥生存,達到漁業與海鳥共存之永續目標。
聯絡人:漁業署科長 蔡天享
電話:02-3343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