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漁業組織ICCAT等讚我為黑鮪保育資優生, 漁業署:持續努力兼顧國際責任與國民需求
- 發佈日期
- 99年02月23日
- 點閱率
- 910
國際漁業組織ICCAT等讚我為黑鮪保育資優生
漁業署:持續努力兼顧國際責任與國民需求媒體報導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今年可能將大西洋黑鮪列入附錄一禁捕清單,農委會漁業署表示,海洋漁業資源是可再生的資源,藉由良好管理,能夠兼顧保育與產業發展,目前在大西洋地區已有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積極執行黑鮪保育,未來我國將派員參加華盛頓公約締約國會議,表達支持由ICCAT繼續執行黑鮪資源管理的立場。對於全球人口增加與海洋環境變化影響導致食用漁源減少的趨勢,漁業署認為長期來看我國難免會受到影響,但政府早已積極因應,一方面在精緻農業的架構下發展養殖漁業,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同時也在符合國際規範前提下,協助我遠洋漁業永續經營。至於媒體指去年台灣漁獲量減少乙事,農委會表示去(98)年因遠洋魷魚、秋刀魚資源變動劇烈,加上油價及配額影響海洋漁業產量及88水災影響養殖產量等因素,致98年產量有減少之情況,預估本(99)年漁獲量可望回升且養殖復育進度如預期,有信心滿足國人需求。
農委會指出,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成立於1969年,為專責管理大西洋鮪類資源之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該組織自1970年代即對大西洋黑鮪進行科學性研究,我國更早於1967年起即著手建立鮪旗魚類資料庫,並適時投入及提供分享我研究成果。ICCAT於1999年設定大西洋黑鮪總容許捕撈量(TAC)不得超過32,000公噸,此後因黑鮪資源狀況仍不樂觀,ICCAT更逐次調降黑鮪總容許捕撈量,目前則設定在13,500公噸。農委會表示,我國雖享有大西洋黑鮪漁獲配額,惟考量黑鮪資源之永續利用,不僅自2006年迄今自願不使用該配額,總累積量約700公噸外,亦包括每年捐獻10萬歐元以贊助各項資源評估及科學研究,相關管理措施則包括派駐海上觀察員、定期港口檢查、漁船監控系統(VMS)監控、每日電子即時回報漁獲量、清查小型漁船、調查並遏止非法(IUU)漁業行為,並推動漁獲資料改善等工作,對大西洋黑鮪保育貢獻具體有成效,故能被ICCAT會員國公認為海洋資源保育的資優生。
農委會進一步說明,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將於本年3月於卡達召開第15屆締約國大會,摩納哥提案將大西洋黑鮪列入CITES附錄一,期全面禁止貿易。我國雖非該組織會員,惟亦將派員參加;而ICCAT已強化大西洋黑鮪管理,本會認為宜續由ICCAT管理,但無論CITES決議為何,我國仍會尊重。
至於太平洋黑鮪與大西洋黑鮪是不同之系群,農委會說明,大西洋黑鮪已有相當之評估,而太平洋黑鮪資源依據2009年北太平洋鮪類科學委員會(ISC)其自然死亡率尚不確定,故ISC將在未來再對於太平洋黑鮪進行完整資源評估,以作為後續管理之參考,我國為ISC及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及即將成為美洲熱帶鮪類委員會(IATTC)之會員,未來可充分參與太平洋區各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決策,進行管理措施。
有關媒體指稱去年台灣漁獲量減少乙事,農委會指出去(98)年因遠洋魷魚、秋刀魚資源變動劇烈,加上油價及配額影響海洋漁業產量及88水災影響養殖產量等因素,致98年產量有減少之情況。但預估本(99)年在魷魚、秋刀資源可望回升及養殖復育之情況下,產量應能提升。而我國海洋漁業將秉持一貫海洋保育政策,公海鮪魚業將依相關國際組織之決議進行漁業管理,沿近海漁業則持續強化保育措施,以使我國海洋漁業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