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慈鯛螢光魚全球首見」產學合作成果 再創佳績
- 發佈日期
- 99年06月25日
- 點閱率
- 985
台灣觀賞魚繁養殖技術享譽國際,今(25)日再度交出一張亮麗成績單,由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推動辦公室的吳金洌博士,率領陳志毅博士等專家團隊的努力協助下,成功研發「中型慈鯛螢光魚」,不但成功將「基因轉殖」應用在中型的南美慈鯛科九間波羅魚,並與業者芝林企業有限公司合作完成技術轉移。同時運用「生殖巢轉殖法」成功轉殖中型的南美慈鯛科神仙魚,這項研究是由行政院農委會農業科技產學合作計畫提供經費協助。
農委會表示,螢光魚自2001年首度發表以來,全球各國科學家無不急於想突破將小型觀賞螢光魚發展為中型觀賞螢光魚,惟無法順利突破一些關鍵技術。農委會相當重視觀賞魚產業,並將該產業納入「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行動計畫」,並積極推動運用農業科技研發成果,落實產業發展的產學合作計畫,協助農漁業者從事科技研發、產業升級,已陸續展現成果。所以,本次發表觀賞螢光魚中,有中型的南美慈鯛科九間波羅螢光魚,及中型的南美慈鯛科神仙螢光魚。
農委會強調,觀賞魚產業發展的關鍵在於不斷推出新品系,為滿足產業需求,漁業署已於98年4月3日發布施行「基因轉殖水產動植物田間試驗管理規則」,目前正由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建構東南亞首座基轉水產生物田間試驗場,未來將可帶動台灣對發展轉基因水產生物技術與產業,並提升台灣觀賞魚產業在國際市場之能見度及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