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積極參與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 保護遠洋漁業資源永續利用
- 發佈日期
- 99年08月20日
- 點閱率
- 1345
針對綠色和平組織指稱,「遠洋漁業過度捕撈,使中西太平洋海域鮪類資源下降,導致近海漁獲量下降」,漁業署本(20)日表示,海洋漁業資源是可再生的資源,在良好的管理下,漁業資源可生生不息,產業將能永續經營,此理念一直是全球與台灣漁業的政策目標。我國透過積極參與,與中西太平洋漁業管理委員會(WCPFC)合作推動養護管理措施,善盡對鮪類資源養護及保育之責,致力維護漁業資源之永續利用。
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成員以刪減配額行動維護鮪類資源
關於綠色和平組織指稱日本沿海正鰹資漁獲下降乙節,漁業署表示,本年8月9日至19日於東加王國(Tonga)召開第六屆科學次委員會,我國派員與會,除續與WCPFC鰹鮪類科學研究之合作外,並對中西太平洋海域鮪類資源評估結果與科學相關建議進行討論。我國與會人員回報會中報告指出,中西太平洋正鰹資源豐富,且韓國表示同為北太平洋之該國沿海正鰹漁獲量並未有下降,因此日本海域正鰹之問題仍需再透過科學研究進行檢視。另中西太平洋海域大目鮪及黃鰭鮪資源下降之問題,WCPFC已於2008年年會通過08-01號養護及管理措施,要求各會員國以2001年至2004年平均漁獲為基準,自2009年起至2011年刪減大目鮪漁獲量30%,黃鰭鮪則不得超過該基準之規範。我國遠洋漁業管理受到國際漁業組織肯定
漁業署進一步說明,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範下,目前三大洋海域皆設有鮪類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透過科學會議由專家學者對鮪類資源進行評估,如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要求各國限定太平洋黑鮪作業船數,我國為展現保育該珍貴魚種之決心,參考大西洋黑鮪管理模式,首先在太平洋地區推行黑鮪魚撈捕通報、綁附標籤(tag)及漁獲證明書等前瞻措施,另大西洋黑鮪因資源不佳,我國自2007年起自動停止前往捕撈,迄今未使用配額累積達700公噸,對大西洋黑鮪保育之具體貢獻,也因此被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ICCAT)會員國公認為海洋資源保育的資優生。我持續與WCPFC密切合作以妥適管理促進鮪漁業永續
漁業署最後強調,對於鮪魚類此等高度洄游魚類,需要國際上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來負責管理,我國身為WCPFC會員國之一,有信心亦有決心與WCPFC一同就中西太平洋鮪魚漁業管理進行合作,以永續利用鮪漁業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