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期別
- 2003-036-2-0173-0180
- 作者
- 曾啟明、劉振發、王雅靖、蔡金生
- 關鍵字
- 母豬、新母豬、睪固酮、黃體、囊胚、每窩仔豬數。
- 摘要
- 本研究旨在探討睪固酮分別處理斷乳母豬與進行週期中新母豬後對其繁殖性能之影響。在試驗1中選用66頭哺乳中母豬分成三組,在斷乳前3日連續每日給予0 mg、l mg或2 mg睪固酮直到發情時人工授精兩次。在試驗2中選用8月齡已發身新母豬共14頭,在動情週期第13日起每日注射佐劑(n = 5)、1 mg(n = 5)或2 mg(n = 4)睪固酮直到發情時配種兩次。由試驗1結果顯示,接受2 mg睪固酮母豬在開始處理十日內之發情率,比接受l mg睪固酮或佐劑母豬者有較高之趨勢(95.3% vs 85.7%或81 8%),且斷乳至發情日距亦短(4.1日vs 4.4日或4.2日),惟均未呈顯著差異(P 0.05)。雖然0、1與2 mg組母豬的分娩時總或活窩仔數以及分娩3週時窩仔數,均未呈組間差異;惟有隨著睪固酮處理劑量的增加而呈遞減的趨勢。再者,由試驗2結果顯示,新母豬接受l 或2 mg睪固酮較接受佐劑處理者,可提高其發情配種率(100%或100% vs 60%,P 0.05),且有縮短處理至發情日距的趨勢(6.2日或8.3日vs 8.7日,P 0.05)。新母豬於配種後6日的黃體數、總胚數及其回收率,均無組間差異(P 0.05),而與試驗1母豬呈相似的劑量反應型式。綜合此等結果提示,睪固酮處理可提高母豬或新母豬之發情性能,惟未能有效改善其繁殖性能。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