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期別
- 2005-038-1-0001-0009
- 作者
- 王紓愍、陳嘉昇
- 關鍵字
- 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澱粉、青割玉米。:
- 摘要
- 本計畫的主要目的在探討青割玉米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C)含量之變動,供反芻動物飼糧調配之參考。試驗採用國內主要青割玉米品種台農3 號、台南19號及台南21 號為材料,分別測定在不同期作與不同成熟度下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s, WSC)與澱粉含量變化。春作之結果顯示,青割玉米果穗充實期間C含量依品種、種植環境及成熟度而異,平均占全株之15.8%-33.6%。果穗充實前期全株之C含量以WSC占多數,但充實後期則以澱粉為主,種植月份間雖有差異,但規律不明顯。莖葉之WSC含量維持於較穩定的狀態,苞穗之WSC含量則明顯隨成熟度大幅下降。莖葉之澱粉含量較低,苞穗之澱粉含量於吐絲後 7天至14天間大幅提高,21天以後提高之幅度縮小。秋作之WSC與澱粉變化狀況與春作相似。充實後期,10月份種植者WSC含量高於8月,而澱粉及C含量二者相近。品種間以台南21號之WSC低於其他二品種,澱粉及C均以台農3號高於台南19號高於台南21號。然不論品種與環境的差異,試驗結果均顯示青割玉米在乳熟後期的C含量即達乾重20%以上,之後C繼續隨成熟度遞增,可能高至 30%以上,因此餵飼利用時應注意與結構性碳水化合物間的平衡問題,以降低反芻動物發生瘤胃過酸症的潛在危險。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