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期飼糧蛋白質含量及限飼對台灣種母土雞蛋殼品質及受精率與孵化率之影響
- 期別
- 1996-029-1-0001-0013
- 作者
- 林正鏞、許振忠
- 關鍵字
- 台灣土雞、蛋白質、限飼、蛋殼品質、受精率、孵化率。
- 摘要
- 本試驗之目的在探討於生長期使用不同飼糧蛋白質含量及飼料餵飼量,對台灣種母土雞繁殖性能之影響。供試雞隻選用中興大學畜產系育成之 D×L2 品系台灣母土雞。試驗採 3×3 複因子試驗,即三種不同飼糧蛋白質含量(13、15 及 17%)及三種飼料餵料量(任飼,任飼採食量的 85 及 70%),每處理三重複,每組一欄 24 隻雞,計 648 隻。試驗處理期間為 7~18 週齡(81 年 5 月 25 日~8 月 16 日),採自然光照,水自由飲用。雞隻自 19 週齡起改餵飼種雞料,水及飼料均任食,並給予 13 小時光照,以後每週增加光照 30 分鐘,至光照時間 15 小時 30 分鐘止(0500~2030),試驗資料收集至 45 週齡止。
試驗結果顯示:飼糧蛋白質及飼料餵料量間於大部份性狀間無顯著交互作用。在生長期不同飼糧蛋白質含量的影響方面,產蛋期之蛋殼品質、受精率、孵化率及產雛數等性狀於三處理組間無顯著差異;但每產一隻雛雞所需之飼料量,則 15% 處理組顯著較 17% 處理組少(P0.05)。在生長期飼料餵飼量方面,產蛋期之受精率及蛋殼強度於三處理組間無顯著差異;但平均孵化率、產雛數及每產一隻雛雞所需之飼料量,任飼處理組顯著較 85% 餵飼處理組低(P0.05);至於平均蛋殼厚度及蛋比重,70% 餵飼處理組顯著較任飼處理組佳(P0.05)。
綜合本試驗之結果,台灣種母土雞育成期之飼養以 13% 飼糧蛋白質含量、85% 限飼或 15% 飼糧蛋白質、70% 限飼之組合有較佳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