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農漁

我國目前已經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20%,思覺失調症國內盛行率也達到6‰。為提升長者身心健康,農業部臺中農改場投入園藝療癒技術研發與擴散應用,針對高齡者與特殊族群,設計62項融入在地特色與民情的園藝療育活動方案,開發3類共10款園藝療育工具,包括園藝工具類的方便好握工具、友善園藝裝置類的木作植栽台與操作桌,以及感官趣味器具類的感官萬花筒等。此外,臺中場也與臺中榮總合作,針對思覺失調症患者,設計百坪療育花園與團體療育活動方案,結果顯示參與者各個面向都有顯著進步,顯示園藝療育對健康促進具有實質效益,臺中場未來也將持續精進相關內容,促進國內園藝療育產業永續發展。

農業部林業保育署近年來積極投入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透過跨機關合作與公私協力,已經在多項目標建立良好基礎。因應去年11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在哥倫比亞卡利舉辦第16屆締約方大會(CBD COP16),林業保育署特別舉辦「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育行動趨勢論壇」。這次活動邀請到多位實際參與CBD COP16的學者專家講者與企業代表,共同分享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育重點與趨勢觀察,論壇聚焦於氣候變遷與保育政策整合、強化原住民族與在地社區參與、生態資料開放共享,以及企業如何善盡自然責任等面向。這次論壇最後也透過綜合座談,就國際生物多樣性趨勢及在地保育行動進行意見交換,期待持續透過多方合作,以國土生態綠網、生態系復育與自然為本的方法為核心策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願景。

台灣位在地震帶上,每逢颱風豪雨、地震等天災,就容易造成山坡地不穩定,政府為了國土保安及保障國民生命財產,將每年5月至11月訂為防汛期。為了推廣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增進民眾自主防災相關知識,農村水保署1日特別在農業部舉辦起跑活動,宣布今年的農村水保月正式啟動。農業部次長黃昭欽表示,全台北、中、南、東各區將舉辦超過40場多元推廣活動,引導民眾玩農村、學水保、懂防災,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來認識農村發展並建立永續水保的觀念。這次農村水保月起跑活動也同步辦理防災專員頒獎授旗儀式,頒發資深貢獻獎給21位服務滿十年以上土石流防災專員,表彰他們的辛勞與付出,農村水保署未來也將運用新技術,更有效地監測水土資源,制定適當防災措施,提高抗災能力,朝韌性農村、永續水保的目標前進。

32名來自高雄市立海青工商的師生今天(30日)來到漁業廣播電臺,展開一段結合誠信教育、養殖漁業與聲音創作的學習旅程。上午活動特別邀請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的專業講師,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永續漁業與漁電共生的政策推動與實務案例。農業部政風處陳宗強處長致詞時表示,今天的活動結合廣播、漁電共生與廉潔的理念,非常具有意義,也讓同學們知道透過健全的程序與法律制度,才能真正實現「養殖為本、光電加值」的政策初衷。下午的活動以廣播實作為主軸,學生們發揮創意撰寫劇本,並錄製《烏魚的旅程》廣播劇,內容結合誠信守法、永續漁業、漁電共生等理念,展現學子們對社會責任與永續發展的積極關注。在電臺主持人的協助下,讓學生們的想像力,能夠演繹為充滿情緒起伏的作品。漁業廣播電臺臺長楊文賢希望這次廣播營能夠成為同學學習過程的養分,能夠下喜歡廣播的種子,也歡迎同學畢業後可以成為廣播家庭的生力軍。《烏魚的旅程》目前正進行後製,預計將於漁業署與漁業廣播電臺的粉絲專頁上架發表,邀請各界一同收聽,聆聽年輕世代以聲音編織的誠信故事。

由農業部林業保育署舉辦的2025森林市集這個周末在臺北圓山花博公園登場,今年度活動以「森林萬花筒」為主題,集結超過60家國產木、竹材創意商品廠商,現場有文創商品、飾品配件、傢飾、家具等上百種優良臺灣木竹製品,更有來自山村的精油、森林蜜、段木香菇等精緻好物,以及環境友善的料理美食、永續生態旅遊行程等。另外,現場也推出木藝杯墊、水耕樹苗盆栽、護手霜及香糯米香氛等手作體驗、拍照打卡及滿額集點活動,邀請民眾來場結合森林氣息與感官沉浸的獨特饗宴。此外,今年活動更首次推出香氛品牌特展,邀請大家親身體驗植物氣味及山林物種,走過低、中、高三種海拔的森林意境,引領民眾在城市中感受森林氣息,活動從即日起舉辦到4月27日,歡迎大家到臺北市圓山花博公園花海廣場及流行館參觀。

受到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影響,近年來我國秋刀魚資源逐漸減少,有鑑於秋刀魚漁業對我國漁業發展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農業部漁業署輔導台灣水產協會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舉辦「秋刀魚漁業資源暨棲地環境變遷調適策略論壇」。漁業署副署長林頂榮表示,我國秋刀魚漁船雖然只有不到100艘,但產量對遠洋漁業有著重要貢獻。隨著氣候變遷及近幾年崛起的中國大陸交互影響下,漁業資源的研究管理已經成為必要的工作。這次論壇共規劃2場專題演講,分別由國立臺灣大學副教授張以杰分享秋刀魚漁業資源管理及國際合作議題,另外由農業部水產試驗所主任秘書曾振德分享衛星遙測應用於秋刀魚棲地與環境特性分析,期盼透過經驗交流、凝聚智慧,激盪出具有前瞻性的調適對策。

魷秋公會4月18日舉辦會員代表大會,理事長陳皇誠、總幹事施教智持續以穩健循序的方式,達成包括秋刀漁獲輻射檢驗、支持海洋科研、優化外籍船員薪資匯付手續、落實漁業改進計畫以及協助老舊漁船退場等多項年度計畫與目標,在推動會務大步向前的同時,也發揮產業社會責任。針對美國對等關稅對遠洋漁業造成的影響,農業部次長黃昭欽出席餐敘致詞時強調,在與產業代表舉辦密集系列座談後,已彙整相關意見,行政院將在4月21日提出完整的支持方案,提供產業克服變局的動力。對於美國川普總統提出的「美國優先海鮮戰略」對我國水產品外銷帶來不確定因素,漁業署署長王茂城強調,漁業署會以步步為營的態度嚴謹面對,研析各種變數以及應應策略,也希望遠洋夥伴能與政府配合,絕對不要涉IUU非法漁業與強迫勞動,避免整體產業遭受美方相關貿易制裁。

因應美國關稅衝擊養殖產業,賴清德總統18日率領總統府潘孟安秘書長、行政院龔明鑫秘書長、農業部黃昭欽次長及漁業署團隊至嘉義縣舉行「產業傾聽之旅」,與中南部吳郭魚、鱸魚等養殖產業相關地方政府、養殖協會、漁會及百大青農進行座談交流,第一時間掌握業者面對美國關稅調整的挑戰與需求,協助站穩美國及各大海外市場。賴清德總統致詞表示,川普總統在臺灣時間4月3日凌晨宣布對全世界的對等關稅政策後,行政院即在4日下午召集各部會舉辦記者會,宣布「9大面向、20項措施,總經費880億元」的產業支持計畫,照顧受影響的產業,其中針對農漁業方面也有3大面向、6大措施、180億元的經費,用來照顧及支持大家。總統也在會中強調,對政府來說,每個行業都很重要,因此絕不會為了談判犧牲農漁民。農業、漁業是各行各業的起家厝,一定要優先照顧。會中產業代表踴躍發言,針對輸美管道暢通、推廣多元內外銷通路、金融支持、產業加值轉型、設備提升、穩定池邊價及防範洗產地等議題提出建議,總統與政府官員聆聽並逐一即時回應,展現政府解決問題的行動力與決心。中華民國養殖發展協會執行長侯彥隆指出,在COVID-19疫情爆發時,因為政府一連串措施,讓臺灣吳郭魚出口在美國的占比從5、6成提高到近8成,相信這次關稅挑戰政府可帶領產業走過危機,危機之後也是轉機。

屏東縣是我國洋蔥主要產區之一,供應國內市場及外銷市場,2023年栽培面積達363公頃佔全國栽培面積28.5%。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表示,洋蔥產業是勞力密集型,亟需透過機械化轉型克服人力短缺,種苗場運用洋蔥種子造粒技術,將洋蔥種子穿上外衣,使洋蔥種子大小及形狀一致,並配合自動化機械播種,取代傳統洋蔥育苗及移植期間仰賴大量人力的過程,其中改變大小後之洋蔥種子仍能保持原本發芽率,同時能在適當的環境下儲藏一定時間,種苗場輔導恆春鎮農會建立之自動化造粒設備,每日可生產30萬粒以上之造粒洋蔥種子,提供恆春地區洋蔥專業栽培農戶使用。種苗場和恆春鎮農會邀請洋蔥育苗及栽培農民參加種子造粒設備與育苗場域升級觀摩會,提供洋蔥栽培農戶一貫化機械生產之觀念及技術,並藉由團隊的力量嘉惠全國洋蔥產業,實現栽培省工及降低生產成本之目標。

在美國宣布對各國實施對等關稅後,隨後又公布有90日的關稅10%緩降期,許多農產業憂心出口受到衝擊,為實際瞭解產業面臨美國對等關稅的準備及實際損失,行政院長卓榮泰13日中午赴高雄農業改良場與農產業面對面座談,聆聽農產業對美國關稅的想法。行政院院長卓榮泰表示,4月3日以後,行政院各部會開始將過去分析及試算模型來對產業進行補助,但是不能只依靠過去的計算,那些都是學者專家的計算,一定要出來聆聽業者的實際情形,了解業者面對此情況的心理準備、實際損失的情形,在進行政策的調整。因此,原本預定14日要公布各部會接受申請補助的時間、內容及程序,但是因為美國方面政策仍一直在轉變,所以通知各部會延後一週公布,要用更充裕的時間計算,讓整體方案更周全。卓榮泰院長指出,遇到危機也是轉機,政府預期動用880億元為各產業損失的部分實施「支持」,幫助業者開拓更大的市場,協助企業本身轉型,更新設備,降低業者面對關稅變化的衝擊,期望讓損失能夠在可控範圍當中。

屏東是國內鬼頭刀主要漁獲縣市,產量僅次於臺東、宜蘭。針對近日美國關稅政策調整,恐造成鬼頭刀輸美面臨高關稅,農業部部長陳駿季13日前往東港與沿近海鬼頭刀業者、漁會、臺灣鮪延繩釣協會、屏東縣政府、水產加工廠及外銷業者進行座談,深入了解產業需求並研議因應對策。農業部陳駿季部長表示,農業部已針對受影響的輸美鬼頭刀及遠洋漁獲等出口供應鏈,推出三大面向的方案,一是金融支持,解決漁民訂單受影響衍生資金壓力;二是國內外行銷擴展,特別是多元市場開拓;三是提升產業競爭力,包含漁船冷凍倉庫設施提升,並輔導鬼頭刀漁業改進計畫(FIP)船隊、遠洋漁船取得MSC認證,讓產品在市場上有更好區別。會中業者表示,美國關稅的不確定性,影響出口商購買意願,面對遠洋漁船持續在海外作業生產,陳駿季部長重申,農業部除將透過上述的三大面向支持產業外,也請漁業署成立通報平台,即時處理漁民反應事項。另外,農業部亦於4月8日設立專門的詢問熱線「因應美國關稅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農業部門」諮詢專線(0800-528-989),供漁民隨時了解相關的政策和措施。

2025年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修訂多項秋刀魚養護管理措施,漁業署4月11日辦理說明會,提醒船主留意相關規定。依據科學評估,目前秋刀魚資源仍處於低水準狀態,因此今年NPFC將水域總容許漁獲量(TAC)調降10%。而魷秋公會臨時理監事會議決議我國今年採豁免奧林匹克競捕之做法,因此,我國今年秋刀魚限額為6萬2261公噸。漁業署指出,漁船在甲板上堆置物品,遮擋住國際呼號,是公海登檢常見違規態樣,請業者提醒船員和船長,不要放置作業器具遮蔽國際呼號,以免受罰,甚至被認定為IUU漁業。另外漁業署也提醒業者,專補秋刀魚船絕對不能丟棄秋刀魚小魚,也要詳實記錄捕獲魚種每箱重量以及秋刀魚、白腹鯖、日本沙丁、日本魷以及北大赤魷的混獲量與丟棄量,共同為公約水域漁業資源及保護海洋生態盡一分心力。
節目介紹

每日06:20、07:30

每日08:20

每日09:30,週一至五10:20

每週六10:20

每週日10:20

每日11:20

每日12:20

每日12:30

每日13:20,週一至五14:20

週一至五15:20,每日16:30

每日17:20

每日18:20

每日18:30

每日19:20、20:20、21:20

週六日22:30~23:00

每日23:20~24:00

週三15:20

週四15:20

週日14:20

週日15:20

每日00:25、01:20

每日02:20

每週一至五03:20

週六日03:20、05:20

每日4:20
節目預告
-
- 漁廣gau早 114-05-07
- 05/10(六)08:20《漁廣gâu早》播出「勞安一點通」節目,分享「農政單位共推省工低碳的臺灣橙茶成為地方特色茶飲」,歡迎收聽!
-
- 釣魚上大尾 114-05-07
- 05/07(三)17:20《釣魚上大尾》節目,播出「與魚有約」單元,介紹「2025臺灣釣具博覽會」,歡迎收聽!!